當前位置:首頁 > 雕塑名家

雕塑名家

蔣少游

時間:2013-08-08 23:20:21  來源:雕塑學校  瀏覽數:

蔣少游(?—公元501年),樂安博昌(今博興)人。北朝魏有名的建筑家、書法家、畫家和雕塑家。
“平齊戶”
蔣少游,樂安博昌(今山東博興)人。作為生活在北朝時代的藝術家,其道路是頗為坎坷曲折的。他的原籍樂安博昌,原屬于南朝劉宋朝管轄,后來被北朝魏攻占。皇興三年(469),北魏把擄掠的南朝民戶強行遷徙于北魏的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稱“平齊戶”,置平齊郡進行統治。蔣少游便是作為“平齊戶”被迫遷徙于平城的。他被遷往平城后,又被配往云中服兵役。由于他“性機巧,頗能畫刻,有文思”,“遂留寄平城,以傭寫書為業,而名(戶籍)猶在鎮(指云中兵營)。后被召為中書(省)寫書(抄寫)生”。蔣少游由于書法好,傭書出名,入仕后,仍然為朝廷抄寫書籍。由于他在抄書為生的過程中,閱讀了各類典籍,才學過人。繼而,受到名高望重的漢人大臣高允的知遇,《魏書·藝術傳·蔣少游傳》載:“允愛其文用,遂并薦之,與聰俱補中書博士。自在中書,恒庇李沖兄弟子侄之門。始北方不悉青州蔣族;或謂少游本非人士,又少游微因工藝自達,是以公私人望不至相重。唯高允、高沖曲為體練,由少游舅氏崔光與李沖從叔衍對門婚姻也。高祖、文明太后常因密宴,謂百官曰:‘本謂少游作師耳,高允老公乃言其人士。’眷識如此。然猶驟被引命,屑屑禁闥,以規矩刻繢為務,因此大蒙恩錫,超等備位,而亦不遷陟也。” 由于高允與李沖(文明皇太后的寵信)對他的出身做出證明,低賤“平齊戶”出身的蔣少游,才得到文明皇太后馮氏和孝文帝拓跋宏的重視。
易漢服
孝文帝元宏遷洛之后,大批鮮卑人源源不斷地涌入內地,北魏朝廷又面臨著許多新問題:鮮卑人的習俗是編發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夾領小袖,多數人不會說漢語,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習俗;且新遷之民初來洛陽,居無一椽之室,食無擔石之儲,不擅農業,人心戀舊。如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地阻礙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不利于北魏政權的鞏固。孝文帝立即著手改革鮮卑舊俗,全面推行漢化。其中一項措施是易服裝。495年十 二月二日,下詔禁止士民穿胡服,規定鮮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數族人一律改穿漢人服裝。孝文帝自己帶頭穿戴漢族服裝,并在會見群臣時,“班賜冠服”。建議教師利用教材中《北魏掌衡武士》和《北魏文官俑》兩幅圖片,讓學生對比指出鮮卑族服裝款式有何變化,這種變化有何意義?使學生從鮮卑族服裝變化的感性認識出發,進而形成對孝文帝“易服裝”改革措施有力推動了鮮卑族向中原農耕文明的轉化和發展意義的理性認識。蔣少游主持制定了朝中冠冕制度,據《魏書·藝術傳·蔣少游傳》云:“及詔尚書李沖與馮誕、游明根、高閭等議定衣冠于禁中,少游巧思,令主其事,亦訪于劉昶,二意相乖,時致諍競,積六年乃成,始班賜百官。冠服之成,少游有效焉。”當時,蔣少游設計的服飾主要為褒衣博帶樣式,其后,大興于世。魏孝文帝的服制改革,使褒衣博帶的服裝樣式得以長久流行,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卷4《涉務》中說:“梁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等等這些都利于褒衣博帶的流行發展。不僅北魏轄地流行褒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據考證,地處國都附近的云岡石窟的佛像,自太和十年(486)也雕上了漢服。開始時,只有部分佛像雕新試服裝,可是到了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之前,石窟中的佛像服裝都雕成了褒衣博帶式。佛像也隨著孝文帝漢化了。這種服裝被當時的統治階級的重視,從某一方面講,更多的是出于一種政治的目的,以這種手段實現政治的統治。但不管當時的統治階級出于什么目的,都促進了整個褒衣博帶的服裝樣式的流行發展。可以說,蔣少游是褒衣博帶服裝樣式的設計創制者!
“摹寫宮掖”
在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孝文帝又派遣李道固與蔣少游同至南齊“摹寫宮掖”,蔣少游以訪問副使的身份出訪南朝齊國,奉有秘繪北齊宮殿形制之命。他偷偷地觀摩建康城宮殿房屋的建筑樣式。齊國大臣崔元祖對齊武帝說:“蔣少游是我外甥,有同魯班一樣的建筑才華,故而北朝任命他為大匠之官。他這回南來,明則是訪問,暗則是想剽竊我國宮闕筑造笵式。怎么能讓蠻夷之國偷學我天朝文物呢?我請求陛下扣留蔣少游,讓他們的正使回去就行了。”齊武帝認為這樣不友好,沒同意。于是蔣少游默察強記,背臨畫成。在回國后便把建康城的布局樣式憑記憶繪出,由此,足見其繪法之精能。
營建北魏都城
文帝在太和十七年(493)九月到達洛陽后,首先視察了荒廢了達180年之久的魏晉故宮遺址,看見的只有熏黑的斷樁、倒塌的殘墻以及成群的烏鴉。這年十月,孝文帝命令穆亮、李沖、董爵三人負責洛陽的重建工程。蔣少游摹仿中原傳統文化設計,營建北魏都城,用平城及建康城樣式構造了洛陽新城的框架,大規模地用于洛陽新城的建設中。研究城市地理的專家馬正林先生在《中國城市歷史地理》中說:“北魏洛陽城實際上是在廢墟上重建的,分為宮城、內城和外城。在重建以前,曾派蔣少游等訪問南齊建康城,‘少游有機巧,密令觀京師宮殿楷式’,故南朝人認為,‘虜宮室制度皆從其出’。實際上北魏洛陽城也是創新,并非簡單模擬。”由此,也可以想見蔣少游對南、北建筑風格的糅合所起的作用。作為研究南北朝歷史的專家陳寅恪先生著有《隋唐政治制度史考略》一書,書中也高度評價了蔣少游的功績,他認為來自河西的李沖,青州的蔣少游,以及出身鮮卑貴族集團的丘穆陵亮合力規劃了這座輝煌的城市,意味著中國的文明成就是民族融合的結果,以北魏洛陽為隋唐乃至以后整個封建皇朝都城建設制度的前驅。北魏洛陽城既改造了漢魏洛陽舊城,又新建了外城,宏偉壯觀,布局整齊,開東魏、北齊鄴都南城和隋唐長安城宏大、整齊之先河,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里、外城的佛寺達1367所,皆建筑宏麗,也為洛陽城增添了光彩,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所述頗為詳盡。
藝術成就

蔣少游忠于藝術,一生志趣所在,并為之竭精盡力而奮斗不息的,是在建筑藝術、工藝美術、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等方面。根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蔣少游曾經進行設計營造太廟太極殿、華林池沼、改造金墉門樓等重大活動。“高祖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遷前將軍,兼將作大匠,仍領水池湖泛戲舟檝之具。及華林殿沼修舊增新,改作金墉門樓,皆所措意,號為妍美。” 孝文帝下詔令蔣少游修造船只的目的是為了游玩的需要,既然能修造規模豪華的船只,說明北魏的造船業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而主其事者又是蔣少游。他還主持建造了“其高不聞雞鳴狗吠之聲”的靜輪天宮,高 20 余丈的白臺,高達千尺的九層佛塔,和“樓觀出云”“重樓起霧”的高級住宅。這些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工程難度和工藝水平。
繪畫、雕塑。
他在繪畫、雕塑方面的活動,雖然記述不詳,但也很可以尋出其功績卓著之處。北朝畫家姓名保留下來的甚少,因為北朝對于畫跡的收藏不及南朝重視,北朝畫卷保留至唐朝者較少,北朝也無繪畫理論的著述, 北朝畫家及其活動,今日所知較少, 主要的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少游敏慧機巧,工畫,善行、草書。”清阮元“南北書派論”列蔣少游為北朝書家著名者。據《水經注·卷十三·漯水》載:“太和殿之東北,接紫宮寺,南對承賢門,門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圖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刊題其側,是辯章郎彭城張僧達、樂安蔣少游筆。”蔣少游活動的年代,正是北魏皇室先在平城云岡,后在洛陽龍門開窟造像,并先后在平城和洛陽大造寺塔的高潮時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也是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6)敕命創建的。蔣少游為人敏慧機巧,不僅能畫善雕,“并以巧思稱”,而且是一位有名的工程學家,對于工藝美術的設計很有才能。他既然以“善畫人物及雕刻”著稱,身兼將作大匠(中國古代建筑匠師和工官制度密切相關。主管營建工程的官吏,《考工記》稱為匠人,漢唐稱將作大匠,宋稱將作監。漢代陽城延,北魏李沖、蔣少游,隋代宇文愷,唐代閻立德等都是著名的將作大匠。這些工官多是其他出身,或因工巧,或因久任而善于鉆研,所以能精通專業,勝任職事)的蔣少游,完全有可能領導或參與這些建筑或雕塑工程,并發揮了一定作用的。可惜記載簡略,很難以洞察其真實情況。
史書評價
對于蔣少游的為人和藝術上的功績,《魏書》曾記載其:“有文思,吟詠之際,時有短篇”,“雖有文藻,而不得伸其才用,恒以剞劂繩尺,碎劇匆匆,徙倚園湖城殿之側,識者為之嘆慨。而乃坦爾為己任,不告疲恥。”說他“而乃坦爾為己任,不告疲恥”,這說明他不懼疲勞,不以“廝役之勞”為恥,當時,很多人都對蔣少游身有文才而長期從事工程建設很惋惜,認為這是浪費才華。可蔣少游絲毫不為所動,始終堅持自己喜愛的事業。“少游又為太極立模笵,與董爾、王遇等參建之,皆未成而卒。”表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勇于獻身的精神品德。
蔣少游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曾先后充任(或兼任)散騎侍郎、都水使者、前將軍、將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職。他死后,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謚曰質。撰有詩文集10余卷。

20071231134257326.jpg

上一篇:陳云崗下一篇:戴逵
友情鏈接: 全國石雕石刻設計大賽 浴心陽雕刻 卓克雕塑網 雕刻學校 點擊發送消息給對方申請鏈接
Copyright ? 2009-2014 北京石窩雕塑藝術學校 ┊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政府東側 ┊ 京ICP備14050345號-1 Powered by 重慶網站建設京公網安備 11011102001083號
三分快3官网--[三分快3官网]--欢迎你